新华社:黑龙江建“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”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生“金”
新华社客户端哈尔滨10月25日电(记者沈易瑾)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张喆说,近三年来,全省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763项,新增经济收益333.2亿元。其中,首批建设的7个“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”,正成为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、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。
张喆24日在全省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,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立足“科技成果产业化策源地”定位,通过围绕高校、科研院所构建产业化集群,着力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通道,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、发展优势。

10月24日,黑龙江省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。
一项乳基料技术打破国外对高端婴儿配方奶粉原料垄断;一款航天用低成本高性能霍尔电推进产品跻身国际领先梯队……在黑龙江,越来越多的实验室成果正通过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,加速驶向生产线。
在环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,新入驻的科技项目加紧推进;在大庆智能钻采装备产业园,一批智能钻采技术正在实现产业化应用。省市校共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培企业达46家,2025年上半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.65亿元,展现出显著的带动效应,成为生态圈内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窗口。
针对科研人员“不敢转”的顾虑,黑龙江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,为科研人员“松绑”。“我们明确了11种尽职免责情形,让科研人员能够放下包袱、轻装上阵。”张喆介绍,新修订的《黑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》中,有六项条款为全国地方性法规首次规定,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,“十四五”以来黑龙江省创新创业群体不断壮大。截至目前,首批生态圈已集聚科技型企业2234家,通过技术转让、作价入股等形式累计新生成科技型企业245家,在商业航天、机器人、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产业协同效应。
从打破垄断的食品技术到降本增效的航天产品,从持续注入的金融活水到不断拓展的孵化空间,黑龙江创新活力不断释放,更多科技成果正在这片黑土地上落地生“金”。